近期,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官宣成立新学院,聚焦绿色发展、量子科技、空天技术、未来工程等前沿领域,旨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布局。一起来看。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6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在珠海校区正式揭牌。未来技术学院依托教育部、广东省及珠海市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北师大百年学府的学术积淀与珠海校区“特区 校区”的双重优势,重点构建“教研融合、产教协同、科教融汇”的创新生态体系。
未来技术学院将以制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聚焦支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健康、智慧技术,通过环境资源、生态生命、物质科学、系统科学、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革命性和颠覆性技术,为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供北师大方案,贡献北师大智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量子科技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2025年成立量子科技学院。学院瞄准量子精密测量、量子基础理论、自旋量子存储、量子计算操作系统等关键方向,结合重大应用、服务培育未来产业,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量子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量子科技学科高地,为我国培养急需的高层次量子科技人才。
量子科技学院将建设“三系一院一平台”,依托量子精密测量系、量子计算系、量子科技基础系以及大科学装置研究院打造国际一流量子前沿交叉育人平台,以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强化科教融汇培养,深化产教融合育人,形成“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的全链条育人体系,为量子科技领域持续输送高水平创新人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未来科技学院
中法未来科技学院于2025年5月获教育部批复设立,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合作举办,办学地点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学院面向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聚焦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致力于培养在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工程、航空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工程等应用科学领域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卓越国际工程师人才。
中法未来科技学院施行本硕贯通六年弹性学制,充分借鉴法国工程师教育经验,引入INSA特色工程师培养模式,采用中、法、英三语教学。学院强调工程教育的卓越质量与国际化标准,融合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人文素养与体育教育,致力于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社会责任感与持续学习能力的未来工程领军人才。
北京理工大学——空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5年6月14日,北京理工大学空天科学与技术学院揭牌成立。空天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是2008年组建的宇航学院,建设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的火箭导弹专业和力学教研室。学院始终以服务国家航天、兵器等领域重大战略需求为使命,在跨域精打、空天动力、深空探测、无人智群、在轨服务等方向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为国家航空航天和重点科技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成立新学院以聚焦前沿领域,这不仅彰显了国家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视,还将“科教强国”导向传递给青少年,引导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科技发展紧密相连。
当青少年了解到这些前沿领域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时,也会激发他们内心对探索未知的渴望,从而产生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