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启动,这是学子们迈向未来的关键一步。
随着AI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专业逐渐成为顶流专业。近日,AI类专业脱颖而出,稳居热门报考专业榜首,吸引着无数怀揣科技梦想的学子投身其中。
在教育部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专业增设工作火热推进。自2018年人工智能专业首次获批以来,短短7年间,已有600余所高校备案和审批通过人工智能专业,增长势头可谓十分迅猛。
不仅如此,超一半的985高校专门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如清华大学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北京大学成立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和工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将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拆分,目的就是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人才支撑。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对人工智能的投入持续增加,根据斯坦福大学《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全球AI领域投资额达2523亿美元,其中美国占比近60%,而中国AI核心产业规模也已突破7000亿元(2024年数据),年增长率超20%。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AI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发旺盛。人社部《新职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这一巨大缺口为AI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政策层面也为AI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我国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2025年AI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并推动 “双一流” 高校将交叉学科招生比例提升至15%以上,重点支持AI 医疗、AI 金融等复合型硕士项目。
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如北京市教委出台《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 - 2027 年)》,自今年秋季学期起,全市中小学将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AI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
从就业前景来看,AI类专业的毕业生可谓前途光明。在科技巨头企业中,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等对算法岗的需求极为旺盛,大模型方向更是给出高额溢价。以算法工程师为例,其年薪普遍可达25-50万,在头部企业如OpenAI,研究科学家年薪甚至超200万。除了技术岗位,AI产品经理、AI伦理顾问等复合型岗位也应运而生,薪资水平同样可观。而且,随着AI技术与物联网、区块链、5G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催生更多创新应用,为AI专业人士开拓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在AI类专业热度高涨的背后,培养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中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开设AI通识课,能够在孩子心中播下 AI 技术的种子,为未来孕育更多高精尖的领军人物奠定基础。同时,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与AI相处,提升他们对AI生成内容的辨识能力,引导孩子们合理利用AI技术辅助学习和生活,避免被技术所绑架。
此外,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大量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人才,加强青少年阶段的AI教育,能够为AI技术的持续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AI类专业在当下的火爆并非偶然,是时代发展与政策导向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选择AI类专业的学子而言,他们将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而培养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更是关乎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为人工智能强国建设培土筑基的重要举措。